一、整个诊所团队的建设和凝聚力
首先,良好的人才发挥空间和优厚的人才待遇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保证。
其次,建立完善的内部配合体系
(1)建立医生与导诊员工的配合机制;
(2)建立医生与检验员工的配合机制;
(3)建立医生与治疗部门、手术部门的配合机制;
(4)建立医生与护理部门的配合机制;
(5)建立医生与收费、药房等辅助部门的配合机制;
(6)如果有一人多岗制,需细化指标,从工作的每一细节、程序、方法规范管理执行体系。
再者,培养重点岗位人员能力(如果是经营者自己兼职以下岗位,那么就要自我提升) 。
(1)培养运营人员对单位整体状况规划运作能力及市场洞察反应能力;
(2)培养营销人员对市场营销策略,市场动态的操控能力;
(3)培养经营人员对诊所经营的全局意识、前瞻意识、管理规划能力、组织协调能力、创新管理运作思维等综合素质。
二:整个诊所的业绩的进展和管控
1 、建立完善的经营报表体系
(1)诊疗日报表; 登记项目包括:患者姓名、诊断结果、检验、治疗、手术、药品等各种费用清单,主要起到监控患者资源浪费情况的和为讨论病种开发提供依据。
(2)跟踪治疗表; 登记项目包括:患者姓名、诊断结果、每日诊疗费用、治疗总费用等清单,折算出各组参数,为制定经营工作目标提供依据。(各组参数包括:接诊率、总平均疗程、总平均处方量、总平均诊疗费用等)
(3)患者档案表; 登记项目包括:患者姓名、年龄、职业、检验结果、医生确诊、患者就医信息渠道、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等项目,为评估患者经济实力、经济开发极限和诊疗营销活动提供依据。
(4)业务分析表 登记项目包括:咨询电话数量、电话营销来院人数、门诊挂号量、首(复)诊患者检验阳性量、首诊治疗量、门诊治疗总量、门诊输液总量和单日营业金额等,折算出各环节的百份比,为主抓经营薄弱环节提供依据。
2、确定“二八”定律为医生接诊工作的总体思路 --服务(诊疗)好 20% 的人群,可创造 80% 的效益。
(1)单位时间内前端 20% 的患者要求多元化开发,创造顶峰价值;
(2)单位时间内中端 20% 的患者要求终端开发,创造正常价值标准;
(3)单位时间内剩余 60% 的患者要求常规性接诊,经营社会效益;
优点:
(1)对患者进行分成次开发,不会造成患者资源过度浪费;
(2)给医生理清的工作思路和重点,不会造成经营工作的混乱局面;
(3)适当的经营社会效益,可以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;
(4)把医生的接诊率下调到 60% ,可减轻医生压力,提高处方量;
三、提升患者满意度
1 、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
(1)建立完善的“医疗服务用语体系”,对常用的医疗用语进行规范。
(2)建立完善的“医疗服务动作体系”,对常用的服务动作进行规范。
(3)对不同档次的患者群体,确定实施不同等级的医疗服务。
(4)建立完善的回访、反馈电话跟踪服务措施制度。
2、对医生的诊疗细节进行规范
(1)要求医生严格按照:咨询 检验 确诊理论解释 换位交流 动员治疗 定期复诊的流程开展工作。
(2)要求医生对首诊患者的接诊时间不得低于 30 分钟。
(3)要求医生必须遵循:检查 治疗 再检查的工作原则。
(4)要求医生对第三、五、七天的复诊患者必须做思想动员。
(5)要求医生把就医“主动权”交给患者,正确引导理性患者就医。
(6)要求医生对门诊日志进行规范化登记,并进行深入的研究,确定下一步接诊方案。
(7)要求医生研究患者就医心态,不断调整个人接诊思路。
(8)要求医生有计划地把内部营销工作引入接诊流程。
四、用专业布局未来
一是加大与药物品牌供应商合作力度,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组合;
二是多向同行学习,多去一些平台交流学习(比如诊所经营者之家)
三是深入研究竞争对手,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
四是要求员工提升专业程度及服务水平服务态度,以更好地做好服务。